欢迎光临海大文化博物馆! 语言选择:简体 繁體
百科全书您现在的位置:海大文化博物馆>百科全书
  • 大汕和通岸的书法
  • 时间:2020-02-26 来源:海大文化博物馆 点击:1927次
  • 大汕的书作

    大汕,字石濂,亦作石湖、石莲,号厂翁,亦号石头陀,俗姓徐,江西九江人。幼居吴中,19岁为僧,师从觉浪道盛。曾锡杖云游,与文人士大夫广为交接。后得尚之信的宠信,得为广州长寿寺的主持,兼取清远飞来寺及澳门普济寺为下院,岁人颇丰。对于书法他曾说:"试就诗、文、字、画与禅者说禅,其体段作用,无不相同者,合而较之,彼秦汉以上且勿具论,即六朝、唐宋以来,诸明公约之如临济兴化、赵川普化一辈说禅,与陶靖节诗、柳子厚文、张颠字、米南宫画,其真朴闲旷, 生趣流动,意兴胜而到者,为气势同也。洞山、雪峰、德山、云门一辈说禅,与李青莲诗、苏眉山文、颜鲁公字、仇十洲画,其清标高致,酬畅堂皇,情理胜而到者,为神品同也。至大慧、圆悟、高峰一辈说禅,法式详明,准绳大备,则与杜少陵诗、韩昌黎文、王右军字、王摩诘画,其精微渊博,周匝传神,意兴情理俱到者,为体用调度同也。"这里,他以禅、艺并论的形式,表白了他的艺术取向;张旭字以气势胜,但略嫌简放;颜真卿字庄重堂皇,但偏于严实。惟右军字体外显活泼、内守法度,达到了大汕认为的"体用"结合的境界。可惜,大汕存世的作品甚少,所见者如为陈生洲《周道绘秋林独酌图》卷题诗⑩、《五言诗》册页和《墨竹图》上的自题气均为体近沈周而上溯黄庭坚,师法王義之的书法作品却尚未见到。

    通岸的隶书

    通岸,字觉道,一字智海,广东南海人,与超逸(字修六,三水何氏子)、光孝寺主持通炯(字若惺,号寄庵,南海西樵陆氏子)同为流放僧德清弟子,并担任德清的书记僧。钱谦益《德清塔碑》云:"始终相依于粤者,通岸也。"工诗,与陈子壮等在广州结诃林净社、南园诗社等。亦擅书,所见《袁崇焕督辽饯别图咏》题诗@、《游仙吟诗》轴,皆用隶体,这在明末清初众僧中是较为罕见的。通岸常与士人交往,虽为释家弟子,却把自己融人了世俗的生活环境当中,自然会受到士人意识的感染。观其隶书,横画中段明显地往上凸起,天、见、"说"等字末笔呈一圆弧,与明末书家宋珏的《七言律诗》轴相类,虽然,通岸未必是专门师法宋珏,然而至少可以说通岸写隶书是在"游戏"时人体。

    除上述几位有影响力的人物外,其他著名的释氏书家仍有很多,如德清、今赌、赖镜、通炯、超逸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不过,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这些书家身上有一种内在的、共通的气质,犹如成鹫所说的"烟霞气",反映在书法上,可借用诗格的评语称作"山林体"。它不像担当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教化作用的狂草体,也不像道态那种春风得意的廊庙体,而是广东僧人经过长期的修行和施教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地方色彩的书体。其具体形态是:以运用中锋为主,行笔忽略轻重、粗细、疾缓的技巧变化,而取气势的连贯;结字不重收宫、简约使转、随意伸缩等,貌似粗犷、闲散,实为追求纯任自然的质朴。

    德清、函罡正是以这种书体为本色的。而其他书写山林体的亦均为高僧,如成鹫的"廉顽立懦"四字横⑩、今释的《索我于南山之南,北山之北》卷、《七绝诗》轴、今无的《浴日亭诗》轴等都是这类作品。但是,对于像今释、成鹫等遗民僧来说,书写这类书法,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个人风格就因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为他们在书写山林体的作品时,其署款还是沿用其本色书体,而且在其书写山林体的同时或以后仍然写有本色书法。可见,他们熟习这类作品隐含有某种意义,如果结合只有高僧才写这样的书体来考虑,可能与传教有关。

    虽然不能也不必以书派概括,但有德清、函罡、成鹫、道态、大汕等人领军,汇聚具有不同书学根底的遗民,组成了庞大的广东释氏书家群体,他们利用方外这块净土,尽情地施展他们的才华。其中一部分高僧还像其师那样,为承传佛教而熟习带有烟霞气的"山林体"。这样一来,形成了以个性纷呈为主,兼以带有共性色彩的"山林体"交错、穿插其间的书家群体,他们极大地振奋了走向凋零的广东书坛而闻名于其时。

  • 关键词:大汕,通岸,书法
  • 上一篇:徐邦达:《富春山居图》一眼辨真假   下一篇:同姓名书画家的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