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海大文化博物馆! 语言选择:简体 繁體
鉴赏知识您现在的位置:海大文化博物馆>鉴赏知识
  • 如何鉴别老熟的和田玉?
  • 时间:2020-03-10 来源:海大文化博物馆 点击:592次
  • 玩玉的人可能经常听说“老坑料”,和翡翠一样,和田玉也有老坑料,老坑料的最大特点是料子“熟得透”,料子油润利索,料性纯正,所以在行家眼里和田玉是否老熟,不仅是判断料子好坏的特别重要的标准,也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其实老熟度与我们平常所说的浑厚感差不多是一个概念,包含了细度、糯性、脂感等指标。如何鉴别老熟的和田玉?



    一、看结构

    “无结构”是现今常被提起的一个词,而如何才算无结构其标准却又不一。在我看来无结构必须是在任何自然和人造光源条件下肉眼直视观察玉内无任何结构。无结构就意味着玉质极致密,是纤维状交织结构的极端形态,因此无结构的“熟”玉密度和硬度会比一般的玉石略高,而玉薄之处有时会显透,但区别于青海料水性的 “嫩透”,是韧性与刚性并存的“熟透”。整体观察“熟”玉的质地柔韧中又透显出刚性,会散出一种宝光感。


    二、看玉色

    老玩家都会有一个感觉,往往质地特好的籽玉很难达到特级白的标准,而色极白的籽玉往往质地又会显疏松,有干涩之感。这就如同雪与冰的关系,两者本是同一物质,雪的结构疏松,更易折射光线,就显得很白,而一旦由雪变为冰以后,结构紧了密度高了,颜色也就没那么白了。而我们看“老熟”的籽玉,有人说它的白色会微泛黄,有人说它的白色会微泛粉,其实都是想形容“脂白”这个概念,“脂白”绝不是雪白,更不是纸白。“熟”玉之色应是有油脂光泽的暖白色调,这种色调自然而然地会给人一种精光内蕴之感,不是极白,却又比极白更让人感觉心情静谧,似乎玉与人可以由此而融为一体。“熟”玉之色的“暖”是必须被强调的,色可以偏青,但绝不可偏灰偏冷,否则它又如何能被称之为“熟”呢?


    三、看毛孔

    如今毛孔已成为籽玉的重要身份证明,以至于明明一块可以完整对称的玉牌非得缺去一角以留下那“珍贵之皮”,如同在一位美女的脸蛋上剐一块肉,留一个疤,以此证明这美女是真人,不是塑胶做的,殊不知塑胶美女的脸上早就开始留疤了,题外之言,个中无奈不再细述。而同时日益成长的“高科技”手段让玩家们对毛孔也越来越把握不定,但总的说来以今日之工艺天然毛孔与人造毛孔还是能区别一二的,毕竟长期积累与短期速成给人的第一感觉总会有些不可言明的差别。再来说 “熟”玉的毛孔,由于“熟”玉的质地紧密,其毛孔也相对细微,表面不会有较深的坑洼,毛孔大小也相对较平均,但一定要区别于喷砂毛孔的机械平均感。用肉眼观察,“熟”玉表面毛孔折光柔和流畅,不会有粗滞感。


    四、看皮色

    还是由于“熟”玉质地紧密的缘故,其皮色往往想入而又不得入,于是只能在极浅的表面着色化开,因此“熟”玉的皮色多为洒金色,且多为活皮、油皮。所以说“洒金皮下出羊脂”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一些“老熟”的光白籽中,常会感觉其表面有一层不易察觉的淡黄色包裹,那其实也是一层洒金皮,所以这类料开出后里面的肉往往会比表面更显白一些。


    五、看形状

    “熟”玉的形状在籽玉中最为流畅,过渡最为自然,不会有鲜明的棱角,包括一些老的断面绷茬,都在岁月的历练下变得柔和顺滑,把玩起来给人一种舒爽感。


    六、看手感

    判断玉的手感,首先要把玉在净水中浸泡至少一昼夜,去除其表面油迹污渍的残留,以避免影响真实手感。“熟”玉从水中取出时,由于其表面毛孔细密,可以观察到水与玉会迅速分离,甚至不用擦拭玉就会将水几乎完全排除。将“熟”玉握于手中摩挲感觉,如婴儿肌肤般的凝脂之感便会在此刻出现,顺滑流畅,毫不滞手,甚至让人担心它会脱手而出。


    六点全部符合就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老“熟”玉了!

  • 关键词:鉴别,老熟,和田玉
  • 上一篇:鉴赏翡翠看种、水、色、工   下一篇:疫情之下欧美博物馆面临严峻挑战